14亿人民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zl尊龙凯时集团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2020年,我们战“疫”、战贫,56个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各民族群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多民族国家,哪一个民族都不可或缺,更加坚定了在未来前进道路上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信心和决心。
在齐心团结奋斗中增进国家认同。没有各民族团结奋斗,就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胜利。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之地。如今,昔日闭塞落后的小山村早已摆脱贫困,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步前进。四川易地搬迁、危房改造,许多少数民族的贫困群众住进了“安心房”;拉林铁路铺就西藏各族群众“幸福路”,佤族村迈上乡村振兴“快车道”……各民族团结奋斗,也增强了国家认同,谱写下了民族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在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共同的精神家园。少数民族地区,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共同理想、信念和情感,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语言相通才能心意相通,才能交往交流。许多少数民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感情越培养越深厚,在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宗教和艺术等方面加强交流,才能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不断缩小彼此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中华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我们就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奇迹、书写新的辉煌。
(苏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