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古镇风格原汁原味-zl尊龙凯时集团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漫步在浙江衢州江山市的廿八都古镇,对诗里的衢州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
廿八都古镇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北宋时期,浙江南部设都44个,排行第28的廿八都因此得名。
在石板路上漫步,路过豆腐坊买一杯豆浆冰激凌,在舞台前驻足看一场木偶戏……修缮后的廿八都古镇,既保留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格,又在传承和发展中展现新的活力。
2024年是衢州市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近年来,衢州扎实做好文物保护与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等工作,推动老街古镇历久弥新,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有古典味”
经历沧桑岁月的廿八都古镇,如今仍保留着规模庞大且相对完整的明清古街、古民居和古建筑群,也因此被称为“一个遗落在大山深处的梦”。
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椽、闽式的土墙……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廿八都古镇,建筑呈现丰富多彩的风格。
廿八都古镇“因路而兴运,缘运而聚商,倚商而成市”,集聚了大量来自东西南北的人。时至今日,这座人口不过1万余人的小镇,有170多种姓氏居民繁衍于此,13种方言代代相传,被誉为“百姓之都”“方言王国”。
近年来,廿八都按照“护其貌、守其根、扬其韵、铸其魂”的规划定位,对古镇进行抢救性、整体性保护,延续廿八都的“生活味”,挖掘“有民俗味”的艺术,保住“有古典味”的建筑。
在古镇中,有一座由廿八都商人集资筹建、始建于1909年的建筑——文昌宫。文昌宫现存451幅彩画,其中71幅人物典故、380幅山水花鸟。
作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在木雕、彩绘、造型上都有特别之处。为了保护好文昌宫,文保员每天都进行巡检,认真做好防水、防盗、防蚁、防火等日常管理保养。
江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委员毛建强介绍说:“我们和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彩绘进行红外线扫描,用数字化手段把451幅彩绘的档案固定下来。待修复技术成熟,就能确保这些最原始的东西被原汁原味地呈现。”
走进学校
舞台上,廿八都小学的同学们,一边操纵木偶,一边唱着台词,在非遗传承人金宗怀的带领下,正在演出他们最新排演的木偶戏。
独具特色的廿八都木偶戏起源于明代,从江西传来,唱腔以赣剧为主,融合江浙一带的农耕、民俗文化。
今年55岁的金宗怀,是廿八都木偶戏第18代传承人,回忆起木偶戏的光辉岁月,他十分感慨。“那时候,大家为了看一场戏,不惜举着火把追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山路。演出现场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剧团受欢迎程度跟现在的明星演唱会差不多。”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传统提线木偶表演被逐步挤出市场。仙霞古道上的廿八都告别了昔日的骄人岁月,演出木偶戏的热闹和繁华景象也一去不返。2003年,金宗怀的木偶剧团彻底停演。
2010年,廿八都木偶戏的传承危机引起了江山市政府的重视。金宗怀有了更多表演木偶戏的机会,还重新组建了廿八都木偶戏剧团。如今,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当地小学专门开设了木偶戏兴趣班。周末,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小游客围在廿八都古镇景区的木偶戏舞台前,争相了解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衢州深入挖掘木偶戏等特色文化,积极培育水墨枫溪、梦里花桥、古韵浔里等主题村落,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延续文脉
无论是廿八都古镇建筑的保护,还是木偶戏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法治的守护。
1994年,衢州市出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以衢州府城为保护核心,以古城区和烂柯山景区为两个主要保护“面”,提出点线面结合保护思路。
历史文化街区是衢州传统风貌建筑最集中与街巷肌理保存较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为加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力度,解决在具体项目建设、商业运营、保护利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执法依据不足问题,衢州在2021年制定了《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明确基本原则和工作职责,确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制度,建立历史建筑责任人保护制度,规范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建设行为,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利用要求,设定法律责任,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良性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3年9月,衢州市政府出台《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专家委员会设置、资金保障、申报与规划管理、保护与利用管理等工作作出明确规定。
“下一步,我们将完成专家委员会的组建,并推进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审查公布。”衢州市名城保护和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章森说,衢州将持续通过《实施办法》落实《条例》,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留住城市记忆。(记者蒲晓磊)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