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三合村:团结情带来乡村兴-zl尊龙凯时集团
夏日,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稻田风光秀美,一台台满载秧苗的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会工夫,稻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水田边,今年40岁的朝鲜族村民张海峰,认真地指导村民蒋亮插秧技法。10年间,他不断带动三合村及周边村民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从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万余亩。“我们每年生产大米15000吨左右,畅销呼和浩特、北京、上海等10多个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生活着汉族、朝鲜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六个民族的村民。近年来,村民们团结奋进,走上了种植水稻发家致富之路。
张海峰的公司主要发展订单农业,与三合村村民签订收购协议,实行“农户种植 公司订单”兜底保障,实现企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双赢”。“每年公司都会给我们发稻种,再派技术员进行指导,统一播种、管理、收割,不用愁销路。”与张海峰公司签订订单的蒋亮,如今靠种植水稻每年收入超15万元。今年,张海峰的公司已签约农户1015户,订单面积16000亩,覆盖三合村及周边10余个嘎查村。
水稻种植,见证了三合村各族村民互帮互助的美好传统。“最早村里只有朝鲜族村民种植水稻,后来其他民族村民也不断加入进来,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种植。朝鲜族村民把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其他民族村民,这才有了如今各族村民在一起耕耘和收获的景象。”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许忠峰说。
看山,望水,闻阵阵稻花香。三合村水稻产业风生水起,旅游业也跟着发展起来。漫步在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两侧是风格古朴的建筑群落,小院庭阶悠远,韵味深长。稻田观光景区,游客们愉快地走在木栈道上,观赏万亩稻田。在民宿区,游人回归大自然,“睡”在风景里。
“我们村现在成旅游景区了,大老远的人都坐着车特意来这里游玩参观。”在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经营了一家朝鲜族特色风味饭店的村民许忠光高兴地说,旅游旺季生意不错,前来品尝紫菜包饭、米肠和泡菜的游客很多。
许忠光此前在韩国务工,了解到家乡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正式开街,让他看到了发展机遇。2022年5月,他回到家乡三合村开起了饭店,还有其他村民或经营东北菜馆、摄影馆、文创产品店等店铺,或在步行街务工,大家齐心协力,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的生意热闹非凡。
兴安盟委委员、乌兰浩特市委书记杨冀鹏介绍,近两年,市里持续放大三合村的生态、文化优势,以朝鲜族特色民俗馆、水稻故事馆为载体,深入挖掘民俗特色文化,还策划推出绿色研学、乡村美食季等一系列业态活动,多渠道搅热乡村旅游,让各族村民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今年‘五一’假期,三合村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这里的旅游真的火起来了。”
多年间,三合村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当地正以优美的生态环境、鲜明的特色产业、深厚的历史文化等优势,快步走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道上。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