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数字报
  • 您当前的位置:zl尊龙凯时集团 > 职场

    一枚钢针淬炼出的工匠精神-zl尊龙凯时集团

    时间:2024-05-24 17:14:58 来源:新华网

      “小小钢针做得精,卖遍天下四大京。东京卖到汴梁地,西京卖到长安城,南京卖遍应天府,北京卖遍顺天城……”婉转悠扬的卖针歌从古巷深处传来,久远诙谐的腔调穿梭往昔。南太行脚下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古镇的古法制针非遗体验馆里游人如织,人们“穿针引线”还意犹未尽,不约而同买上一包手工钢针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大阳古称“阳阿”,是一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明清时期手工制针产业蓬勃发展,极盛时“几乎家家户户制针”,产品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市场并远销中亚地区,因而有着“九州针都”的美誉。但随着近代机器制针的普及,大阳钢针日渐没落,这门传统技艺也濒临失传。

      年逾古稀的裴向南是“大阳传统手工制针技艺”第八代传承人,也是目前镇上屈指可数能手工制针的匠人。漫步在古镇古朴的石板路上,沿着“阳阿针坊”的木质牌匾往小巷里拐,便可寻到裴师傅的家。

      还没进门,院里就传来“唿哒唿哒”的手拉风箱声,裴向南的老搭档正忙着生火,一推一拉,火苗呼呼地窜起。一旁的裴师傅则不紧不慢地准备着制针的工具。院落中央的老树下,小木桌被熟练地支起,小锤、锉刀等一字排开、整齐码放,足足有十几件。“都是祖传的宝贝,用了好多年。”

      “这叫香橼树,从岭南移植过来的,我小时候它才大拇指那么粗。镇上就这一株,结的果儿金黄,可香了。”裴向南说,他16岁和父亲初学制针手艺时,就是在这棵香橼树下。

      这时,埋在炭火里加热的铁板已被烧得通红,取出反复捶打捋成锥状,截断后便成为一根钢针的毛坯。“从一个5厘米宽的熟铁块,到一枚直径0.3毫米的钢针,要经历取火、凿条、滚圆、捶扁、冲孔、锉尖、热淬、冷淬、抛光等20多道工序。”裴向南介绍,大阳手工制针的程序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给钢针冲孔是整个工艺的最难之处,稍不留神便会整根针报废——力度掌握不好容易打崩、方向不准就会打偏。裴向南回忆起初学制针的场景,操作尚不熟练,十根针里有八根都坏在这一步,手指扎出血更是常有的事。而父亲则始终在一旁耐心纠正,传授要领。

      冲好针孔,便在磨石上反复锉尖。随后倒入热锅里翻炒,再舀入一瓢水,针的刚性和硬度由此增加。接下来便轮到三大碗“大阳秘方”登场:白崖土粉末、松木炭和发酵后的豆豉,用于蒸针。“松木炭可以增加钢针的含碳量,提升硬度;豆豉增加亮度;白崖土粉末作为分散剂让针受热均匀。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针质更坚硬又有光泽。”

      裴向南一边将这三大碗以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笼锅,一边告诉记者,这些经验都是通过反复尝试和时间沉淀得来的,在当时非常先进。“制针这门技艺越是钻进去越能体会到祖辈的匠心与智慧。”而蒸针的进度全凭手感,指尖轻轻一捏,便可知火候几成。这之后再经过粗抛光和细抛光,一枚钢针才算完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妇孺皆知的谚语,是裴向南近60年来与钢针打交道的真实写照——繁复的技艺、漫长的工序,从一窍不通到了然于胸,没有捷径可循,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笨功夫。

      一枚小小的钢针,凝结着祖辈的勤劳与智慧,蕴含着千锤百炼、坚忍不拔的品格与精神。

      一枚小小的钢针,也串起了大阳的古和今。2006年,“大阳传统手工制针技艺”成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退出市场的手制钢针终于找到了新时代的舞台。

      传承人裴向南的主业是乡村医生,如今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为大阳古镇的游客展演古法制针,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非遗魅力、追寻历史印记。“每一枚手工钢针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说,大阳的钢针来之不易,一定要用心传承好。话音未落,裴向南捏起一小撮钢针,信手一甩,一排明晃晃的钢针齐刷刷地扎在了木板上。

      夏初的晨光里,一群雀儿在枝头啾啾喳喳,卖针歌的旋律还在街头巷尾萦绕不绝。待到成熟季节,老院儿里的香橼树依旧会结满果子,金黄喜人,十里飘香。(记者唐诗凝 刘翔霄)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zl尊龙凯时集团 | zl尊龙凯时集团的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zl尊龙凯时集团 |

    zl尊龙凯时集团的版权声明:财会信报zl尊龙凯时集团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zl尊龙凯时集团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